近日,一段夫妻因两个鸡蛋争吵17分钟的家庭监控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。视频中,丈夫反复质问妻子,情绪激动,最终导致妻子情绪崩溃掀桌。这段视频被各类平台及媒体转发后,不少网友发现疑点颇多,疑似刻意摆拍引流。
近年来,各类家庭监控视频屡屡登上网络热搜。除了上述“两个鸡蛋”事件,从轻松的家庭搞笑场景到触目惊心的大尺度家暴画面,都成了网友争相围观的“吃瓜”素材。此类家庭监控视频,不少纯属为“起号”而刻意摆拍汇发网,内容大多瞄准社会敏感议题,通过激化矛盾、贩卖焦虑,借此迅速引爆情绪、收割注意力——既满足了网友的窥视欲,也契合了部分网友对戏剧化冲突的心理期待。
家庭私密视频沦为围观对象,暴露的不仅是家用监控设备在安全防护上的漏洞,更折射出部分人对他人隐私的漠视与道德失范。家庭本应是人们最具安全感的私密场所,可监控视频的随意公开,却变成了供人评头论足的“真人秀”。这些内容被置于网上,不仅模糊了“私人空间”与“公共领域”的边界,若涉及个人隐私,还可能导致当事人遭遇网络暴力、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。
事实上,2025年4月正式实施的《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》,已明确划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使用范围。家庭监控显然不属于公共安全监控范畴,自然也不在该条例中“使用范围”的许可范畴内;将家庭私密视频发布到网上作为引流素材,无疑违反了相关规定。
针对“家庭监控视频”的传播乱象,互联网内容平台应建立专项审核机制:对于明显摆拍或涉及住宅等私人隐私场景的内容,直接触发二次审核流程;并设置便捷的“举报通道”。公众的媒介素养也亟待提升——既树立“转发可能侵犯他人隐私”的敬畏意识,也要保持理性判断,避免沦为流量收割的工具。
对任何人而言,家庭监控的首要功能是守护居家安全,而非制造话题博取关注;家里的隐私汇发网,本就不该被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肆意围观、传播。
51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